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展开分类
收起分类

靠电子废品日赚3万,却人均寿命25岁

2025-01-08 15:51:23

  这并非电影,

  而是他们的真实写照。

  

  过去因盛产黄金,人们称它为“黄金海岸”,如今却称它为“罪恶之城”,只因为它“回收”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电子垃圾。

  加纳,非洲第二大黄金生产国

  电子产品里的元件上会镀上一层黄金,比如“金手指”,用于增加导电性和抗氧化性。

  而提炼黄金的方法也很简单,只需要将硝酸和盐酸以3:1的比例融合,得到能把黄金溶解的“王水”,再通过置换、煅烧等流程,一颗金豆子就能产生。

  这简单的流程,却让加纳人付出了生命代价!

  由于黄金是以镀膜的方式存在于电子元件上,为了取下能够用于提炼的金属,十几米的火光点燃了“黄金海岸”,因为焚烧是最简单的除杂方法。

  当地人为了生存,他们只能在没有任何防护的前提下,在焚烧过后的垃圾堆翻找金属残片。他们手指溃烂,眼睛红肿流泪,重金属黑烟灼烧着他们的呼吸道……

  根据调查和测试表明,加纳的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含量,超过了标准值100多倍。

  肺炎、癌症、皮肤溃烂蔓延在这片海岸,为了寻找破碎的金属,他们不少人活不过25岁。

  当然了,加纳政府也并非熟视无睹,可由于没有帮助当地致富的手段,迁走居民、禁止废品进口等措施遭到了居民的强烈抵抗,导致当地人无法逃出这“满地黄金”的诅咒。

  即使1992年,联合国通过了《巴塞尔公约》,禁止了将危废出口到欠发达国家,但也未能阻止资本世界的丑恶嘴脸,导致今天的“黄金海岸”依旧如同地狱血口,吞吐着电子垃圾的残骸……

  广东贵屿,“中国第一炼金城”

  同样的,广东汕头有一个小镇叫贵屿,它被称为“中国第一炼金城”,却也是一座“癌症村”,原本这里常年的经营废品生意,仅仅只是简单回收分类再销售。

  和加纳一样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“洋垃圾”的魔咒来到了这个小镇。大量电子垃圾的涌入,导致炼金业开始风靡,农民们荒了田地建起作坊,凭借黄金“翻身致富”。

  炼金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百万的富翁,林立的楼房拔地而起,路边豪车随处可见,当地物价甚至比肩广州。

  人们并不在乎空气中的焦臭,污染的河流,重金属超标的土地,因为这一切似乎是获取财富的必要代价。

  并且,由于王水腐蚀性极强,并且伴生产物含有大量的氯气。粗暴的洗金方式,让工人们身处于中毒、腐蚀的危险之中。

  根据中科院、中山大学的实地调查,贵屿镇部分土壤的铅、锌、铜含量,是正常对照区域的百倍以上,新生儿脐带血铬水平为每升303.38微克,比其他地区的新生儿足足高了15倍。

  同样的难题,当地人由于长年经营炼金业,并且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,导致在当地取缔这一行业,必然会切断大量底层居民的生活来源。

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当下已出现困境,难道要对未来置之不理?

  经过漫长的挣扎,贵屿在2010年终于下定决心,集中治污。

  政府通过“疏堵结合”的方式,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,把所有电子废物拆解户全部搬迁入园生产,对粗暴的炼金业统一科学管理。同时,对所有的环境污染行为一抓到底。

  到了今天,贵屿依旧是我国知名的炼金城,却不再是那个可怕的癌症村。

  同样的故事,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结局?因为我们对环保的坚决,绝非说说而已!